**2018.9.16:** 最近关闭了微信朋友圈的功能,清理了微信群和通信录,还附庸风雅买了一套竖版繁体《资治通鉴》,每天晚上睡前不看微信改读历史。从三家分晋开始,昨晚读到秦始皇驾崩,不到200年的历史可谓精彩纷呈,各种历史事件大小人物粉墨登场,国家发展和合纵连横、人才竞争和内斗内耗、战争兵法和斗争技巧、仁义道德与为人处事,感触很多,忍不住写点读后感与大家分享。最大的感触是,以前道听途说的许多说法其实都有问题,真的是尽信书不如无书。都说战国时代不讲仁义只顾攻伐,其实恰恰相反,上到国君下到臣民,人人顾惜信誉和死后名声,凡事必要师出有名,为国家朋友道义奋不顾身者比比皆是,道德诚信体系远非当今社会可比。而被后人称道的的苏秦之流,恰恰是十足的小人,苏秦凭口才说服六国合纵,身佩六国相印,秦国稍一反击马上逃得远远的,合纵局面不到两年就土崩瓦解(维基百科上说合纵维持了15年,其实是讹传),之后这家伙竟然与最初提拔赏识自己的燕文公的夫人私通,事发后逃到齐国,怂恿齐湣王攻灭宋国,直接导致齐国被诸侯围攻,要不是联军总指挥乐毅遭到燕惠王猜忌,齐国当时就亡国了。苏秦在齐国恐怕是太得意太嚣张了,被政敌买凶刺死,也是活该。有个说法是苏秦故意得罪于燕国而去齐国做卧底,以此整垮齐国替燕国报仇,纯属牵强附会。放到现代,苏秦其实就是一个到处兼职捞好处、无责任无担当、无道德底线、投机取巧耍阴谋的小人而已。真正的牛人反而被后人遗忘,比如孔子的六世孙,孔斌,字子顺,人格高尚且很有见识才能,但在魏国为相九个月就辞职不干了,原因是魏国内斗严重,他每次提出重大建议都不被魏王采用(可见魏王是个没有主见的人),他认为自己尸位素餐只拿俸禄而没有做事,但他辞职后不离开魏国,而魏王每到关键时期都会找他商议,他也知无不言,可谓不求名利的真君子。魏国其他的牛人就不像孔斌这么淡定了,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。魏国人才济济,却很多被挤走,吴起、商鞅、孙膑、乐毅、张仪、范睢、信陵君等等,其中商鞅、张仪和范雎在秦国均受重用,是秦国崛起强大的主要贡献者。可以说魏国人才流失导致了自己最终亡国,假如魏王可以重用这些人,最终谁能统一全国还真不好说。将人才抢到手固然很重要,但是如何让人才真正发挥作用,才是领导者更应该做的。魏王当初再三邀请孔斌,亲自到郊外迎接,不可谓不隆重,但请到之后只发工资而不让人发挥作用,估计魏王要的只不过是“孔子六世孙”这个金字招牌而已。现在很多单位领导高薪聘请大牛来装点门面,看来都是跟魏王学的吧。